国际学院
国际学院招生
学生工作
我为师生办实事|让校园诈骗无所遁形
发布时间:2021年05月12日 点击数:

    为预防校园诈骗,提高全体师生防骗意识,营造安全透明的校园环境,421-510日,国际学院本科生党支部联合院学生会组织师生开展系列反诈骗活动,向猖獗的校园诈骗宣战,向阴险顽固的诈骗分子亮剑,保护全院师生的人生财产安全。

以“实”为要,在为学生办事中锤炼“匠心”。本次反诈骗宣传中,辅导员与学生干部主动作为,学懂悟透各种案例,在深入学习各种反诈骗知识后,421日、510日,各年级辅导员通过召开年级大会或利用课间时间深入课堂,为同学们开展面对面的反诈骗教育,宣讲打击诈骗犯罪的迫切需求,回答各种反诈骗难题,将扎实的反诈骗知识与丰富的案例相结合,切实提高防诈骗宣讲效果,让学生满意,让家长安心。

 

以“干”当先,在为师生办事中彰显“细心”。56-10日,辅导员、学生骨干及志愿者积极投身反诈骗宣传工作第一线,撸起袖子,迈开步子,将设计精美、知识点突出的宣传海报逐一分发、粘贴到师生工作、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校园区域:从宿舍楼到教学楼,从教室到走廊,从走廊到洗手间,甚至细化到洗手间的每一个小隔间,都有他们张贴海报的身影。他们脚底有“泥水”,头顶有汗水,不辞劳苦深入基层,不厌其烦地通过“无声”地形式向学院师生讲解防诈骗知识,真正把学校的反诈骗宣传工作落到实处,让防诈骗意识进心入脑。

  

此次系列防诈骗活动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“我为师生办实事”实践活动之一。通过此次活动,我院师生团结一心,坚守校园安全的强大信念,共筑防骗堤坝,提高全院师生防范诈骗的思想意识,切实保护师生财产安全。



防骗案例:香水有毒

 

“一想到其他同学可能正在或者即将被骗,我就觉得挺难受的,因此在这里分享一个我的经历,以此提醒同学们要警防电信诈骗,避免不必要的损失”,国际学院张雨绮(化名)同学,识破了一起扑朔迷离的网络电信诈骗。

429日下午,张同学接到了一通来自东南亚的电话,对方立即报出了张同学的姓名与住址,自称是某品牌香水的客服,由于张同学近期购买的香水型号查验出质量问题,对人的皮肤具有毒性,现要对产品进行回收,并进行200元的赔偿。对方为了体现可信度与说服力,在电话中透露出了包括二次理赔的办理流程与所需出具的证明,香水具体的问题及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等十分细节的内容。

张同学按照电话的指示,添加了对方提供的qq号码,这个用户名为“***理赔通道”,对方通过qq有模有样的指导张同学打开支付宝页面,并按“公司”的流程操作进行理赔,还发放了其它用户的操作截图以供参考,细心的张同学发现这些截图里用户的资产、余额等隐私信息一览无余,并且自己的支付宝页面上并没有对方所说的“理赔通道”按钮。由于操作遇到困难,对方引导张同学发送包含隐私信息的界面截图,并开通淘宝备用金以开通理赔服务。张同学发觉对方愈加可疑,冷静下来后,询问对方的从属公司、业务细节等,发现对方存在一定的逻辑混乱与不专业性。

张同学高度怀疑此为诈骗,并到警局报案,办案民警肯定了张同学的猜想,指出这种自称理赔客服,通过指导用户操作支付宝备用金等方式骗取钱财的套路,是近期兴起的新型诈骗,骗局设计巧妙,流程复杂,逻辑冗密,已有多人受害。

张同学在此次遭遇中,展现出了较强的防骗意识,与诈骗者多次通话时,全程都录音留证。他提醒同学们在遇到类似可疑情况时,一定要留上一手,主动搜集证据,并将情况告知身边的人。

从这起案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,现在诈骗的套路和手段愈加复杂,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,善于思考,积极学习反诈骗常识,绝不能盲目轻信,过度自信,更不能被一时的蝇头小利冲昏头脑,不假思索地服从了对方的指示。

Top